药企的价值转移与偶像缺失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8年01月08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世界上只有两类企业--一种在不断变化,一种被淘汰出局。从本质上看,企业的发展就是变革。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快速识别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以及对其做出迅速反应。 企业家们总是忧心忡忡:目前的赢利模式能够维持多久?市场价值将转移至何方?竞争的本质越来越远离现有市场地位,甚至与输赢、双赢无关,它更多地指向未来发展。 忽视对企业所处产业演化规律的监测和研究,即使内部管理行为和结果再优秀,也难以在竞争中获得收益。 这就是为什么趋势难以把握,却总让人前赴后继。 2007年末,青霉素工业盐跌破8美元/BOU,而在6月的价格还是19美元/BOU。尽管2007年以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系列领军的中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但时至今日,或许再没有人为华药主动放弃青霉素老大位置而遗憾。作为中国制药业的先锋,华药提出坚决不扩产青霉素,比短期增长更值得期待的是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2007年中,联想控股继旗下弘毅投资以2.1亿元并购先声药业31%股权,并在2007年协助其在纽交所成功上市,6月,联想控股再出重拳,以8.7亿元拿下石药集团100%国有产权。此笔交易大大盖过了医药巨无霸华润收编三九。人们对单纯的产能并购已经失去热情,规模并非并购的要义,对创新药物品种的技术选择正在成为并购的核心。 2007年初,广州药业在1月发布消息,与欧洲著名医药保健和美容集团联合博姿公司下属企业联合美华合资,出让50%股权,交易价格5.45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最大医药商业合资案。渠道的价值随后被南京医药与西安杨森的争执推向高峰。 以上三个按时间点提炼的事件表明,价值转移时代悄然来临。昨天处于产业价值链末端的原料药很可能因为环保技术和环境成本计入而重新被估量,但这并不表明目前以规模优势见长的中国原料药企业可以坐享其成,正在上演的事实是原料药厂的大量高附加值如核心环保技术残酷地被国外公司占有。 很多解决不好的问题不是因为问题本身,而是对问题一直的逃避。尽管2007年中国医药产业从面上看处于绝对的繁荣,但就国内企业而言,主业增长泛善可陈,他们乐呵呵地分享着中国资本市场红利。与之相对的是跨国药企在华的2007普遍增长在30%以上。合资、进口药的比重在医院市场的2006年已经超过53%,且有更加凶猛的上升态势。而这背后,2007年实施的“一品两规”被认为是为外企量身定做。医院处方药市场的不断膨胀与国内企业在其中市场份额的萎缩,危险地陷入无人破局的地步。 从极端的理想主义到极端的悲观都是幼稚的。中国药企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通常被武断地认为是缺乏像跨国药企一样拥有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重磅炸弹”创新型药物。而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中国不是没有创新药,问题是有了新药之后的市场却做不起来,如果说这与配套环境有关,但起码说明改变与适应环境的力量微薄。 事实上,中国本土医药企业在谈论跨国药企时充满矛盾:一方面不得不面对他们对本土市场的蚕食,另一方面却无奈地将自己与他们天然划分在不同阵营,甚至拒绝把他们当作标杆进行学习。而一个没有标杆的企业和一个没有标杆的产业,都将难以胜任自我超越的重负。(来源:医药经济报)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