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素史克眼睛向外 计划再实施外包行动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12月14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葛兰素史克(GSK)目前计划进一步实施外包行动,全力打造其核心业务。这家制药巨头以“优化运营”的方式宣布了一项大规模重组计划,旨在到2010年节省10亿欧元,其中40%的费用将通过裁减生产基地、简化生产工艺以降低产能来实现。 就像身处严峻环境的大多数制药公司那样,GSK为了收紧银根,已在一定程度上实施其外包和向境外转移的发展战略。在向市场分析人士通报公司第三季度经营业绩的会议上,公司首席执行官J.P.Garnier指出这一战略涉及的领域,包括临床试验、人力资源、信息技术、数据管理和共享财务服务,以及后勤部门职能。此外,GSK已经在印度建立了一个商业分析中心,优化生产网络,实施跨部门的全球性采购。 2001年,GSK的营销、管理和其他综合性成本(SG&A)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35%,而今年前9个月,这一比例降低了近6个百分点,保持在29.4%的水平。Garnier表示,这是节省上述成本费用的结果。 外包成熟产品 至于生产能力,GSK已经制定了宏大的计划,今后3年还将进一步压缩其生产能力。2000年,GSK拥有108个生产基地,到了2006年,这一数字已经降低到80个,预计到2010年,生产基地还将减少28个。 与此同时,GSK在2001年只外包了9%的原料药业务,而如今这一比例已经攀升到41%,今后还将继续提高。不过,GSK只愿意放弃对成熟产品的控制权,因为只有成熟产品才足以确保外包业务者承担起某些责任。 在谈到不放开新产品的理由时,Garnier解释道:“出于商业和道德原因,我们希望掌控自己的新产品,不希望其他人生产我们的肿瘤治疗药物,因为一旦出现差错或不受控制,我们就是在置病人于死地。”因此,GSK希望控制所有新产品的生产,直到它们可以从各种渠道购买。此后,公司就不必太在意这些产品由自己还是通过第三方生产。不过,“如果第三方生产更划算,当然会选择外包。” 目前已经明确的是,GSK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职位裁减计划,但大部分细节尚未完成。GSK表示,目前经营困难的波多黎各工厂将首先进入裁减行列,一批英国工厂将紧随其后。由于生产基地是逐步关闭的,这项成本节约计划的好处要在3年后才能显现。 研发着力亚洲 GSK还制定了研发计划,增加对外合作的力度,投资亚洲地区。最近,GSK宣布与Tolerx达成了一项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协议,开发并商业化推广otelixizumab(一种抗CD3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此前,公司已达成了不少这样的临床前合作协议。 GSK早已活跃于印度制药领域,现在,它又将目光盯上了亚洲其他新兴地区。今年7月,GSK宣布有意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将在上海设立一家研发中心,担负开发神经退化性疾病治疗药物的重任,并招募大量的中国博士。 GSK还在生物学领域构建自己的优势,首先是通过一些授权协议,自己也研制一些分子化合物,将加快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步伐。Garnier指出,GSK有望在今后3年推出25个新产品,弥补公司产品专利失效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