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药材白芨: “白”姓家族后起之秀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11月24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作为中药材市场的小三类品种以及白姓家族中一个无名之辈,白芨的市场走势始终波澜不惊,价格多年来一直在低位徘徊。上世纪80年代时,市价基本稳定在4~6元(千克价,下同)之间;从1991年开始价格一路上扬,2005~2006年市价高达35~42元,至2007年已高达80~9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升幅高达126%。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芨含有挥发油、白芨胶及葡配甘露聚糖,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近些年,白芨的临床应用范围又不断拓宽,对治疗食管炎、咳嗽、体表肿瘤及血管瘤、气胸、白带多、鼻窦炎等均有新的突破。 白芨为野生药材,家种品几乎没有,市场供应主要靠野生品来维持,但目前产新量逐年大幅锐减。据估算,每年正以10%~15%的速度递减,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新品产量减少近4成以上,现产区近山附近已很难寻觅到白芨的踪影,辛苦一天只能采到十几公斤或者几公斤。据有关资料统计,今年产新的产量为:主产区安徽大约有100吨左右,贵州约有300吨,云南约有500吨,广西约有100吨;总产量估算约有1000吨。 由于白芨属于小品种,历史上药用量一直不大。20世纪50年代的用量仅为160~280吨;80年代增长为320~420吨;到了90年代中期,用量萎缩至200~300吨。进入21世纪以来,医药领域用量大增,如“快胃片”、“白芨颗粒冲剂”、“白芨糖浆”等都是以该品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新药,销量大增。另外,中医药处方用药也在逐年增加。2006年,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用量突破了1000吨;2007年市场总需求量有望突破1500吨以上。需求的进一步拓宽,资源的逐年锐减,使得市场价格一直持续大幅攀升。 目前,黄花白芨被发现可以充当白芨的替代品,其药物功效几乎与白芨等同且分布面积较大,如果白芨供应存在缺口,那么黄花白芨将会以白芨替代品的身份“闪亮登场”,白芨供需紧张的矛盾将会得到进一步缓解。但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白芨后市短期内还会有小范围的升幅,而且随着新品入市量的暂时增加,市价可能还会出现短暂的小幅回落。预计产新结束后,上涨趋势不会改变,后市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应加快白芨野生变家种试验的步伐,积极引导产区农民科学种药,按照GAP要求严格把好质量关,以保证药材的正常供给。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