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堆积过剩 青蒿素产业投资风险倍增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10月25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23日,记者从重庆海关获悉,今年1至9月我国青蒿素成药出口534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5倍,出口价值4136万美元,增长1.1倍。在青蒿素成药出口中,有近七成出口至非洲。但是,我市青蒿素成药出口量在增长的同时,出口平均单价却跌破到77.4美元/公斤,同比下降了16.1%。 发展过滥库存过剩 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早在200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并在全世界推广。由于重庆在土壤、气候等方面的天然优势,青蒿产业在渝发展比较迅速,目前重庆青蒿素产量占有全国青蒿素产量的80%以上。 但是,随着原料青蒿价格的下跌,我市青蒿素成药出口价格也在不断走低。据了解,占重庆青蒿种植80%以上的酉阳县,前年青蒿每公斤可以卖到8元仍然供不应求,而今年每公斤大约只能卖到2.5元左右。目前,青蒿产业正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出口前景堪忧。 重庆海关有关人士分析说,近年来,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全国青蒿素生产企业从原来不到10家发展到了目前的100家左右,过剩库存量已经达到150万吨。另外,我国出口的青蒿素成药由于无法进入世界卫生组织公立采购渠道,只能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相对较小的私立市场,由此引发低质低价竞争。 同时,承接世界卫生组织用于非洲等地疟疾治疗的青蒿素药品采购量达九成的瑞士诺华公司原料储备,目前已经可以满足其近两年的生产需求,瑞士诺华的青蒿储备饱和对整个世界青蒿素成药出口量都造成了压制。 原料药出口附加值低 同时,由于青蒿素开始受到耐药性威胁,今年年初,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制药企业终止生产和销售青蒿素单剂药,呼吁以复方青蒿素来保障青蒿素在治疗疟疾方面的有效性。而复方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同时要取得世界卫生组织认证资格,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 由于法国、印度等国技术水平、人员研发能力都优于我国,药品更容易为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可而在市场上抢占先机,而我国原料药的大量出口给其他国家青蒿素的发展提供支持,使我国成药发展面临国际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 “加强对青蒿素产业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制订符合世卫组织采购要求的统一标准,同时适当限制我国青蒿素原料药的出口,扶持企业加大对复方青蒿素成药的科研投入和开发力度,扩大成药的出口对青蒿产业的发展都是有必要的。”重庆海关人士提醒。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