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药企欲发展生物医药进入国际市场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9月14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许多行业的"中国制造"已经在全球市场登上了大雅之堂,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却难觅中国医药方面"中国制造"的踪影。对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国医药来说,生物医药是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最后机会。”日前,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这样描述中国发展生物医药的迫切性。   于明德的话是有根据的。生物医药是医药领域的“小弟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球正在研发的生物医药产品有3000多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约有2000多种,而真正投入市场的只有200多种。因此,能够赶上世界生物医药发展的高速列车,可以说是中国医药未来的希望所在。   事实上,国际资本市场也非常看好中国药企的价值。据北京医药集团副总经理骆燮龙介绍,仅今年1至4月份,就有5家国内医药企业成功地在海外上市,共募集超过7亿美元的资金。而在本月中旬即将召开的中国生物医药发展峰会期间,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国际资本巨头都会前来寻找投资机会。骆燮龙认为对于国内药企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因为“资金始终是制约中国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董事长袁曙光表示,跨国公司研发基地向中国转移以及国内生物医药研发外包(CRO)的发展,也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利好。我国制药研发领域的相对成本优势和越来越成熟的人才队伍,强烈吸引着国际巨头与中国的CRO公司不断合作,不断将研发中心投入到中国。专业从事CRO服务的上海药明德康公司在美国主板的成功上市,充分表明了国际资本市场看好中国CRO产业的前景。   于明德认为,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竞争的加剧,开拓发达国家的制剂产品市场应当是国内药企的战略选择,目前已经有一批国内的企业和产品通过了美国的FDA认证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