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被妖魔化冤还是不冤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7月22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在近日召开的广州市政协会议上,一些来自医药卫生界的委员不约而同地将分组讨论开成了“诉苦大会”,他们说:医务人员也是“弱势”群体,被称为“白眼狼”是被媒体“妖魔化”了。(见1月23日《新京报》)   这些委员可能没想到,他们如此“诉苦”,不仅没有赢得多少同情和理解,反而招致更多的非议。因为人们不明白,医务人员什么时候成了“弱势群体”?在许多人看来,比起医务人员来,广大患者才更为弱势;另外,有人也不认同是媒体“妖魔化”了医务人员,因为媒体只是客观报道了医疗界的某些丑恶现象,而这些现象客观存在,并不是媒体主观臆想出来的。   可冷静一想,委员们的“诉苦”也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医疗行业同其它行业一样,参差不齐,甚至鱼龙混杂,其中有一些违规的医院,但并非所有医院都违规;有的医务人员索取红包,但也有的医务人员拒收红包;有些医务人员收入很高,但收入一般的医务人员还是占了多数。即使在那些被媒体曝光的“黑心医院”里,很可能也有一些恪尽职守、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而这些医务人员因为某些同行的恶行而背上“白眼狼”的名声,自然感到冤屈、苦恼,因而有苦要诉。   这说明,一只老鼠很容易坏了一锅汤。少数医院违规、少数医务人员失德,经媒体报道,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有一定放大的效果,甚至使得整个医疗行业的声誉受到质疑,使得很多无辜的医务人员也卷入其中。   站在公众和媒体的立场上看,人们会认为揭露医疗丑恶现象是一种客观报道,谈不上“妖魔化”;但站在那些无辜背上“骂名”的医务人员的立场上看,希望媒体和公众能一分为二地看待医疗行业及其从业人员,不能把所有医务人员都“一竿子打倒”,也有道理。   当然,即便像报道中所说医疗行业的丑恶现象被公众放大了、很多医务人员被无辜丑化了,但究其根源,还是医疗行业当中至少是少数医院和少数医务人员确实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人们痛恨的应该是那些败坏了医疗行业名声的少数医院和少数医务人员,而不应是揭露问题的新闻媒体或公众的舆论,更不能以“妖魔化”为由拒绝甚至敌视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记得前几年,有关河南人是否被“妖魔化”的争论也一度甚嚣尘上,而河南相关方面采取的策略是,既不争辩也不叫屈,而是埋头苦干,以实干、发展和成绩来为河南人正名。实践证明,这一策略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所以,河南的做法很值得医疗卫生行业借鉴———与其争辩、诉苦,不如从完善行业管理制度、严打违法违规行为、端正医德医风入手,从自己做起,从正确对待每一个患者做起,以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来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真若如此,所谓的医务人员被“妖魔化”的问题,自然会渐渐消解。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