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甲醇市场的主要因素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7月03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1)2006~2007年新建甲醇装置相继投产,国内甲醇产量迅速扩大,预计2007年国内甲醇产量将达900万t。此外,今年各生产厂家进行技改,装置开工率明显提高,国内甲醇供应量加大,加上下游生产厂家处在观望状态,接货不够积极,表象供过与求。据统计,我国甲醇产能已占世界总产能的1/4,而且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建项目较多,预计到2010年国内甲醇总能力将达到约2000万t/a,中国的贸易角色将由原来的甲醇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目前,我甲醇价格逐渐与世界接轨,并可能产生倒挂致使进口量逐年减少,这是国内甲醇市场与国际甲醇市场之间正在发生的转变。   甲醇、二甲醚燃料和甲醇制烯烃的预期消费刺激了甲醇的大规模建设。近年来,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得到迅速发展,特别在中东、拉美、北非地区,由于天然气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已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据不完全统计,2006~2009年世界甲醇新增产量将超过1200万t,未来国际市场供应增量巨大,国内进口甲醇将卷上重来。计划2007年中期投产的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l70万t/a甲醇装置将对东南亚和我国华南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会起到主导作用。   (2)靠近廉价原料和装置大型化将是甲醇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近期世界甲醇生产结构的调整中,最明显的特征即是甲醇生产装置转移到天然气价格更低廉的中东地区,该地区天然气价格折合人民币不到0.4元/m3;国内新建的装置也基本在煤炭和天然气价格相对较低的地区。与此同时,新建装置的规模正向着大型化和超大型化方向发展。国际、国内甲醇市场新—轮调整期建设的大型装置将在2007~2008年相继投产,届时将对我国甲醇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规模化效应将迅速凸现出来,小规模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3)国内醋酸新装置并未按计划如期投产与开车,国内甲醇燃料产业的发展出现瓶颈,“2007年消费量将大大超过2006年”的预言不可能变为现实。   此外,中国醇醚燃料推广并没能在全国推行,出现了种种瓶颈,甲醇在此领域并未形成大规模进入,这也是造成甲醇在市场相对过剩的一个因素。但由于甲醇燃料及甲醇制烯烃引起的甲醇消费高峰期约在2010年才能到来。因此,在2010年之前,国内外甲醇市场将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局面,届时价格的竞争将十分激烈。   预计2007年外盘走势仍然疲软,短期内难以有明显的改善,进口量将进一步增加,而下游需求稳定。因此供应压力仍将成为制约行情的主要因素,预计2007年国内甲醇市场仍将以低位震荡盘整为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