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物化学发展差距仍大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6月08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药物,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丁苯酞、丹参多酚酸盐、心肌肽素、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治疗艾滋病的唐草片等研制成功。其中化学药23个,目前有109个品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同时还有206个创新性强、前景较好的品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近十年来,我国的药物化学和药物研究推动了国内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的方向战略转移,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一批自主创新新药已经上市,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我国研制的心血管治疗药物丁苯酞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滴注液、盐酸关附甲素等创新药物,上市后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据了解,近年国家支持建立了新药筛选、临床前安全性评价(GLP)、临床试验研究(GCP)、药物代谢动力学等9类技术平台,部分平台研究工作已经与国际接轨。建立了一批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乃至基因水平的筛选模型,使新药筛选逐步从经验式、机遇式的普筛向以新理论为指导的定向设计过渡。一些单位已经开始以体内的活性成分为模板设计新药,尤其在选择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结构修饰,获得具有特色的新结构化合物方面有不少成功的例子。 与国外研究进展的比较 当前世界创新药物研究的基本现状是发现新的药物单体化合物的速度在减缓,研究开发费用越来越高,而且近年来世界上新化学实体(NCE)上市的数目继续减少,在近年上市的新品种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抗癌药物占主导地位。国际上创新药物的研究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如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生物信息学等与药物研究紧密结合,以发现和验证新型药物靶点;二是一些新兴学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新药的发现和前期研究中。化学、物理学、理论和结构生物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等与药物研究的交叉、渗透日益加强,使新药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和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技术。 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与国外的差距仍然比较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新药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差。 2.研究与开发在组织上脱节,在研新药成熟程度差、进展速度慢。 3.重复研制的现象有增无减。 4.药物给药系统的研究项目极少,未受到足够重视。 总结原因可以发现,制约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主要因素是:药物筛选工作滞后;新药研究与产业化条件差;新药研制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经费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