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兰生物:打造血液制品行业龙头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6月0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日前,华兰生物以4360万元竞拍到重庆市惟一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重庆益拓的全部资产。作为生产血液制品的龙头企业,华兰生物目前可以生产9个品种、31个规格的血液制品。在国内市场,其免疫球蛋白产品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凝血因子占据了近30%的市场份额,人血白蛋白占据了10%的市场份额。重庆益拓有着很好的区域和原料优势,收购重庆益拓,符合华兰生物公司的整体战略布局。 随着新一轮GMP改造的来临和单采浆站改制进程的推进,2007~2008年,中小血液制品企业所面临的停产、并购的压力非常大,而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来进一步做大做强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同时也符合目前国家市场监管的意图。在此背景下,华兰生物近年来不断"跑马圈地",目前已经收购了12个血浆站,并且有6家血浆站的改制已经完成,并挂上华兰生物的招牌进行经营,相信后续还会有血浆站被收归到华兰的旗下,因为华兰具备良好的融资平台和资金实力来支撑这种大规模的收购。 公司血液制品现有9个品种、31个规格,狂犬免疫球蛋白和静注纤维蛋白原等新产品将会在2007年底上市,这会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血浆综合利用度。公司通过采用“吨血浆销售打包供货”的方式保证了非白蛋白制品的销售稳步增长。 血液中有150种蛋白因子,国外企业巨头能分离出17~20种产品,国内一般的只有3~4种,而华兰系国内最先进的企业,能分离出9种,未来可能会增加两种(狂犬免疫球蛋白和静注纤维蛋白原)。公司目前在技术积累、资本实力等方面都具备了开发新的品种的实力,从而进一步增加血浆利用度。 血制品行业追求的是规模效应,开工投料越足,成本分摊约低,相对剩余的组分也越多,公司在不断发新产品、研发新药。扩大规模是为了在竞争中占得主导地位,有了规模后企业才有驱动力去开发其他的新品,这样正好使企业进入高速发展的良性循环和轨道。目前市场上白蛋白偏紧,价格成本日益见涨;静丙市场缺货;凝血因子同样紧俏。这都是过往产品结构单一,问题日积月累的结构性阵痛,是所有战略布局失衡及产品开发滞后的爆发和后遗症。华兰生物长期贯彻了不断扩张的发展战略,目前规模效应正在逐步发挥出优势,相信未来这种优势会更加明显。    公司主导产品分析: 静脉用人丙种球蛋白(静丙,IVIG)。2006年IVIG市场约410瓶(折合2.5g,不含出口量),由于有国家行政禁令,故全部产品均为国内企业生产。其中蓉生和华兰为主要市场占有者。随着国家监管加强及法规检测标准提高,批批检、PCR及窗口期等措施等,规模小的企业面临生存难题及窘境。 静丙在国内应用也不过10余年的历史,离国外26年的应用历史还有一定的差距,潜在空白领域还很多。还有就是临床应用时普遍注射单位剂量不足(治疗有效剂量偏小),这与患者的经济基础及支付能力有关。另外,针对疾病疗效上的争论也多,相对凸显了几家大企业产品的品牌影响力。目前,静丙的工艺已向国外靠拢,将逐渐摒弃加热的生产工艺而选择纳米膜+SD+低pH孵化灭活工艺,真正归属到第三代静丙的范畴。目前国内静丙市场供应偏紧,价格会有所上扬,这些都属于监管加强后出现的退市产品及小厂缺供的填补性紧张。从长期看,静丙市场有巨大增长空间和潜力。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2006年,中国HTIG市场容量约为300万瓶(以250IU折算),蓉生、华兰、武汉生物所及蜀阳是主要的市场占有者。华兰产品份额上升明显,增长势头强劲。随着医疗环境及支付能力的提高,HTIG市场容量将逐渐增大,预期增长率在7%~10%,而且HTIG是TAT的升级换代产品,其安全性及防治有效性都远远高于TAT。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市场的主要产品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和VIII因子,其中PCC容量为25万瓶(折合200IU不含出口量)。第VIII因子容量为23万瓶(折合200IU,不含出口量)。中国目前没有进口品种(国家有行政禁令),完全为国内企业生产;国内大生物所单位原来有凝血因子批文,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后来减产并关闭生产线,陆续退出市场,现在是华兰、上海莱士、上海新兴等企业为市场瓜分者。随着重大外科技术尤其是器官移植技术的进展,许多手术探索及实践越来越成熟,对凝血因子的需求越来越多,需求也细化。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06年是狂犬病高发年份,死亡率居前10。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的市场需求去年达160余万瓶(折合200IU),HRIG市场容量预期将稳步增长。目前,华兰即将进入的HRIG市场的主要占领者是武汉生物所、卫武光明、山东米歇尔等。制约各个厂家产能的主要因素是特免血浆的采集,尤其是最近特免血浆单次采集市场价格的上扬。 疫苗。血液制品白蛋白等为生产疫苗的佐剂,因此华兰生物有生产疫苗的坚实基础。中国有包含六大生物所在内的30多家企业或公司生产(经营)41种疫苗,计划苗(六大所垄断)占一类苗市场97%以上,中国疫苗市场总盘子在45亿~50亿元左右(依据流感等疫情情况),其中一类疫苗约为10亿元,二类苗(有价苗)约35亿~40亿元,六大生物所具有的38种苗占了整个市场的80%~90%。 疫苗市场年增长率为15%,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有价疫苗(二类苗)市场,10年间增长了近4倍。目前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主要是国际四大巨头——葛兰素史克、巴斯德、默沙东及诺华(凯龙)等。疫苗市场主要还是以国内企业竞争为主,近年来民营企业活跃,也积极抢滩疫苗领域,但国外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技术,在人才、科研投入、研发创新和技术储备方面居先。随着国际交流增多、观念更新,这一局面正在改观。眼下国内在研或正临床试验的疫苗品种达15种以上。 华兰生物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已经确立,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多种产品从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状况看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企业。公司具有明显的管理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优势,研发投入较大,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了销售额的5%以上,另外,公司管理层均出自中生集团的6大生物制品所,拥有良好的行业背景。随着血浆站改制的完成,公司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扩大。公司已经具备了向疫苗产业拓展的基础,并即将产生丰厚的效益。 血液制品行业的复合增长率为19%,多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在大幅增长。公司凭借民营企业的管理优势、营销实力、规模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和研发实力,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性,随着血浆站改制的完成和向疫苗产业的拓展,这种成长性将会加速,2008~2009年将会迎来每年50%以上的增长速度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