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工业盐原料药市场进行第三次限价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5月25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在青霉素工业盐狂涨不止的情况下,国内几大青霉素工业盐的巨头又坐在一起,展开青霉素工业盐历史上的第三次限价协调,最终达成限价不高于135~140元/BOU的协议。 2006年以来原料药市场出现了三大新变化,预示着三大新趋势:一是原料药出口行情持续向好,预示着国内原料药综合竞争力日益增强;二是原料药产量与价格出现持续同步提升,预示着国内原料药制药企业理性竞争思路更加清晰;三是大宗原料药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预示着国内原料药竞争国际化更加明朗。青霉素工业盐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青霉素工业盐市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造”,2006年国内产量全部折合成工业钾盐已达到45000吨左右,基本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份额,超过了95%。6-APA、7-ACA、7-ADCA这3种抗生素主要中间体在2006年产量也已经分别达到全球产量的2/3和1/3以上,下游大宗原料药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等也均已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甚至更多。 2006年的抗生素市场受能源成本、环保成本、安全成本的提升影响,使大部分抗生素制药企业盈利能力相应下滑。在全球性资源成本增加的环境下,制药企业已难以长期承受产能放空、效益流失,长期坐视资源消耗和价值萎缩的尴尬局面,大宗抗生素原料药价格理性反弹成为市场健康发展的客观需求。进入2007年后,以青霉素系列为代表的抗生素原料药市场继续回暖,在国内,原料药市场面临的电价、水价、能源、粮油价格持续上涨,环保成本、安全成本支出持续增加,存贷款基准利率持续提高,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等市场环境和政策因素的推动下,原料药价格也在跟着持续反弹。 原料药生产能耗大、污染大、安全隐患多的特点要求制药企业必须自觉主动承担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的企业公民职责。没有落后的产品,只有落后的企业;精益求精、精细控制是提高原料药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注重工艺技术、质量技术创新的同时,环保技术、安全技术、节能技术同样需要创新。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不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正日渐远去;原料药制药企业实现更大经营效益的途径必须摒弃不理性的市场竞争思路,树立科学发展的经营观,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社会效益应该和谐发展,生产技术创新与经营管理创效需要携手发展。 原料药出路在出口已成发展共识,拥有过硬质量和国际认证,成为原料药企业竞相获取的绿色通行证。原料药国际营销没有出口认证是万万不行的,但获得原料药出口认证也不是万能的,随着CGMP认证企业和品种的增多,提升原料药技术含量、质量水平、认证层次(QMS、EMS、OSHMS、SA8000)、产品性价比成为出口的绝对优势。 抗生素制药企业作为健康产业的源头,应该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认真响应国家产业调整政策,规范市场、科学管理,和谐合作、竞合发展,方能共同推动医药原料药市场和制药企业自身良性、健康发展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