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诊断试剂行业研究咨询报告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5月04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2006年,国家和企业对诊断试剂领域的发展空前重视,并将加大投入,这意味着国内尚处于弱小成长期的诊断试剂产业极有可能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2006年,由厦门大学和养生堂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在厦门大学启动。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决定在2006~2007年期间,组织实施生物疫苗和诊断试剂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并为符合产业化专项的企业提供资金资助。专项实施的目标之一是,诊断试剂和智能化诊断系统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减少进口,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技术和产品支撑。此外,在发改委的支持下,作为高技术示范工程,国内最大的诊断试剂生产基地——1.1万平方米的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日前在北京昌平区落成。 就国内的现状总体上说,我国的诊断试剂仍处于弱小成长期,才处于产品研发与生产的投入初期,成长期还没有真正到来。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诊断试剂市场规模约为30亿~40亿元人民币,约为全球市场的1/14。尽管国内诊断试剂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但其较高的利润回报率显然是吸引不少投资者加入的重要因素。我国诊断试剂行业经过20年的充分竞争,厂家数量明显减少,主要产品的市场集中度高。北京万泰、上海科华、上海荣盛、金豪、耀华和金伟凯等一批具有优势的集研发和生产于一身的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逐渐浮出水面,并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十一五”期间,我国诊断试剂行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创新能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制剂。同时,诊断试剂行业是一个战略性产业,在瞄准国内市场的同时,还要着眼于国际市场。需要国家政策扶持,除了要下大力气建立试剂研发体系以外,国家还应该制定和发布相应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引导行业大步发展。此外,面对巨大的发展机会和日益严重的竞争威胁,国内企业需要加快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步伐,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采取横向或纵向联合的方式,缩短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差距。同时在导向上,应避免脱离现状,不脱离实际,努力做到与国内医疗水平共同促进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医学临床实践来看,诊断费用占到整个医疗费用的20%~30%,而我国医疗费用中的诊断费用还不到10%,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尚未开发。据预测,我国的体外诊断试剂市场将以20%左右的速率增长。挑战与机遇并存,未来五年我国诊断试剂行业的发展值得期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大医改力度将极大地促进我国诊断试剂产业的发展。面对快速增长的诊断试剂市场,我国医药企业该如何把握时机,迎接挑战,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发展战略呢? 本研究咨询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医学会检验协会、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中国行业研究网、国内外多种相关报纸杂志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提供的大量的内容翔实、统计精确的资料和数据,立足于全球诊断试剂市场,从临床诊断试剂产业化现状、诊断试剂的研发、心血管诊断试剂、性病系列诊断试剂、肝炎系列诊断试剂等几大热点细分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行业主要竞争格局以及诊断试剂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等多方面深度剖析,全面展示诊断试剂市场现状,揭示诊断试剂的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