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不强 我国青蒿素产品出口喜忧参半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04月22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2006年,我国青蒿素产品出口出现结构性变化,全年出口总额达到了3301.7万美元,同比增长13.57%。其中,高附加值产品青蒿素制剂的出口达到了2857.6万美元,同比增长38.90%,而原料性产品青蒿草和青蒿素原料药的出口均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出口额分别为8.4万美元和435.7万美元,同比下降87.62%和44.29%。   从出口市场看,由于非洲是世界最大的疟疾发病区,疟疾年死亡人数近300万,因此非洲是我国青蒿素制剂出口最多的地区,年出口额为1473.8万美元,占我国青蒿素制剂出口总额的51.57%。亚洲的印度和东南亚地区也是疟疾的高发地区,抗疟药需求量较大。去年,亚洲成为我国青蒿素制剂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出口额为732.9万美元,占我国该类制剂出口总额的25.64%。   去年,受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我国青蒿素原料药出口一改2005年快速增长的态势,出口单价由681.88美元/千克下跌至518.09美元/千克,出口额也一路下滑至435.7万美元,同比下降44.28%。2006年,亚洲取代欧洲成为我国青蒿素原料药出口的最大市场,出口额为276.5万美元,占我国该类产品出口总额的63.47%,同比增长45.46%;对欧洲的出口由2005年的591.8万美元下降至148.9万美元,降幅为74.84%。   受国家政策导向和我国青蒿素提取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去年我国青蒿草出口狂跌,出口额仅为8.4万美元,同比下跌87.62%。日本成为我国青蒿草出口的最大市场,出口额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值的80.86%,韩国和美国位列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青蒿素在出口贸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出口企业竞争力弱。去年,我国共有59家企业经营青蒿素制剂出口,其中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有6家,出口额在1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8家。经营青蒿素原料药出口的企业共有21家,多数企业出口额没有超过10万美元。许多企业的产品没有注册,缺乏自主品牌,同时产品销售也受制于跨国制药公司。其次是售假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商人利用各国行政管理对接之间存在的一些漏洞,进行假药非法贸易,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一要加强对青蒿素类产品出口的监控,将青蒿素类产品出口列入自动出口许可管理商品的范畴,以便加强对其出口的监控;禁止青蒿种子的出口,避免基因资源的流失。二要整合优势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我国的华立科泰、桂林南药和昆明制药等3家企业仅有少量青蒿素制剂产品出口,而国际抗疟市场规模高达15亿美元。因此,必须加大对青蒿素制剂出口的扶持力度,可以将经营出口与国家援外工作挂钩,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同时,建立青蒿素科技基金,制定青蒿素成果产业化战略。三要加强行业的服务与协调。成立青蒿素行业组织,建立行业平台,加强对生产与出口企业的信息、法律、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服务。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